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

自由行,好煩


現在年輕一輩都愛自由行,不要一車車鴨仔團點到點服務,寧願要更多自主探索權。個人經驗是,少了導遊式教說,就得麻煩一點,靠自己去找資料,多讀歷史背景,主動和當地人接觸,不論是食物、人民、歷史、建築、名牌,凡事嘗試尋根究底。因為旅遊的意義,不應只是shopping、影靚相、或者去hea,而是要好好感受每一個地方文化,增廣見聞,擴闊視野。

話說最近有男友人快去歐洲做「背囊友」,一班好友為他餞行。聚會上,他細數著未來三個月的歐遊路線,一枱人依稀和應著。為了吵熱場面,我便笑言叫他記著用繩把女朋友和自己綁在一起,小心女友被拐子佬看中,然後煞有介事,道出了一個大學O Camp時聽回來的傳說:有一對師兄師姐,去歐洲畢業旅行,在意大利一個十字路口,男生在看地圖,一個轉身,女朋友便從此消失了…

這只是傳言一個,就像朋友個朋友個三家姐去完日本,被醫生勸喻,因受了幅射,兩年內不要生BB,沒人能夠証實消息真確性,但卻話題性十足。那晚其中一位男生帶來的未婚妻,因為是第一次見面,起初比較靜,此時也忍不住開口投訴歐洲治安差,滔滔不絕地分享她被吉卜賽人搶錢的不快事,更咬牙切齒地說他們很低賤,有手有腳不去工作,要周圍討錢偷錢。的確,吉卜賽人是以偷呃拐騙聞名歐洲,但她的語氣卻觸動了我的神經。

幾年前在西班牙遊學,當地朋友第一件事就是教我如何分辨吉卜賽人,可能是自小喜歡看「十萬個為什麼」的原故,又因為沒讀過西方歷史,我多口問了一句「¿Por qué?」,才得知這遊牧民族背後的辛酸。據說吉卜賽人是印度的低下階層,後來流浪到了歐洲,沒有自己的國家,在任何地方都是被歧視、迫害、驅逐,甚至曾被種族清洗,所以世代大多數都是貧窮的遊牧民族,唯有靠犯案過活。

我不是要將吉卜賽人的偷竊行為合理化,只是,如果清楚了他們的處境,或者,那位未婚妻可能會改用「可憐」去形容這民族;我也不是要否定她的個人感受,只是期望告訴了她吉卜賽人的故事後, 她臉上的厭惡表情會變得寬容。
結果,故事我只說到第三句就被打斷…我沒失望,因為先入為主的情感是很難改變,與個人修養無關,就如政府不斷向港人洗腦,告訴我們要包容,有效與否?看看文章標題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